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南寮漁港的粉墨登場

本篇文章與照片摘自2015年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出版的《咱ㄟ母親南寮漁港》〈南寮漁港的粉墨登場與謝幕〉,是廢棄後的南寮漁港,照片中可見充滿淤沙。

南寮漁港於1959年(民國48年)啟用,開闢了聯絡道路及南寮街,使南寮庄的範圍急速擴張,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到南寮討生活和定居。南寮漁港的興建帶動南寮另一個發展高峰期,成為北台灣重要的漁港之一,甚至還一度成為全臺最重要鯊魚的捕獲地,使南寮的發展凌駕其他附近的庄落。1945年光復後,南寮庄不僅從隸屬於十塊寮庄獨立出來,甚至將原屬於十塊寮的萬興庄及原屬糠榔庄的下牛埔庄納入,成立「南寮里」。1960至1970年間,每晚裝卸漁獲時,整個港區燈火通明,忙碌的漁工及圍觀的民眾,人聲雜沓,使得漁港呈現一幅蓬勃的氣氛,漁民出海生活所需的日用品,皆就近向港區旁的雜貨店賒購,附近的海產店、雜貨店生意興隆。南寮海水浴場的增建,更有歌手在台上高歌助興,提供新竹民眾炎炎夏日避暑的去處,新竹客運南寮線,隨著季節調整終點站,夏天配合海水浴場的開放,終點站就在海水浴場旁,平時則進入南寮庄內。南寮庄的快速發展,使得「南寮」成為本地區的代名詞。如「南寮派出所」、「南寮國小」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新竹市文化局
  • 資料來源
    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南寮漁港的粉墨登場與謝幕〉,《咱ㄟ母親南寮漁港》,新竹市:新竹市風動竹塹特色文化協會,2015。
  • 地點-緯度
    24.84995413374864
  • 地點-經度
    120.92913894445803
  • 時間起
    民國/戰後時期
  • 地點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