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攝時間:1959年至1960年期間。
拍攝地點未知。一處客家茶園,數名成年男女埋首工作,從茶樹上摘採茶葉。茶樹最適合的生長速度在攝氏20度至25度之間,在臺灣多種植在由山坡地開墾而成的梯田上,少部分則種植在高山(臺灣南部的茶園)。茶葉在清領時期是三大出口商品之一(三大出口商品為:茶、樟腦、蔗糖),替臺灣創造了許多的貿易收入,北部的茶農採收完茶葉採收後會運到大稻埕(當時是臺北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進行再加工後輸出其他國家,因為此歷史脈絡,今日在大稻埕仍有幾間有著悠久歷史的茶行。
本批照片由時任台灣基督教救濟會第五任主任的薛培德牧師拍攝。薛培德(Barry L. Schuttler)是一名美國籍長老教會牧師,任職救濟會主任的任期為1959年3月至1960年11月,在臺期間負責統籌藉由基督新教的管道進入臺灣的美援物資,在他的相片中常可見救濟物資發放時的景況。此外,薛培德牧師在工作之餘(或是在前往物資發放地點的途中),也會使用相機拍攝當時臺灣的風土民情,留下了1959年至1960年間的臺灣影像紀實。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