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瓦磘溝畔的鳥-喜鵲

中永和常可見喜鵲,在雙和的界河瓦磘溝畔也可以經常會聽到粗曠的“嘎嘎”叫聲,若順著聲音望去,便會看到體型比鴿子略小,但尾羽卻比身體還長、體色黑白相間的喜鵲,而且當你循著它的蹤跡去注意周遭,往往會看見還有另一隻相隨左右,若聲響來自於空中,即可從另一角度觀察到腹部與翅膀前半部都是白色,其他周身全黑,頭部、身體、尾羽線條筆直,飛行速度不算太快的喜鵲,穩穩地拍著翅膀向前方飛去。


喜鵲會在樹冠層甚至高壓電塔上啣枝築巢,巢窩碩大符合喜鵲的體型,巢窩外型相較其他鳥類,也顯得較為開闊平整,它們的鳥巢看起來粗枝大葉,似乎有點不太牢靠的樣子,但經年累月下來,歷經風吹雨打,喜鵲的鳥巢卻總是穩穩地留在原處,絲毫不見解體或被風吹落,築巢能力顯然很好。

喜鵲是鴉科,屬雜食性,最早發現開始群聚時,是在永和區永福橋與秀朗橋間,在永福橋下有垃圾車停放,後來就四處擴散,變成都市間常見的鳥,瓦窯溝內的垃圾裡有一些食物會吸引它過來。

喜鵲辨識特徵:

喜鵲體長約48公分,外在最明顯的特徵是從頭部、嘴巴、背部、胸部、腳爪均為黑色,肩羽、腹部及翅膀前半段為白色,翅膀後半段與尾羽有著深藍色的金屬光澤。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永和社區大學
  • 創作者
    林志宏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12/23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