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撩秧仔

照片拍攝地點為臺東縣池上鄉。民國50至60年間(1961~1971),還沒有機器可自動插秧,也沒有專門之秧苗場,必須每戶農家自行育苗,不同於現在使用箱子的育苗方式,而是直接在整平的「秧地」育苗(「秧地」是先把稻梗鏟除,用鋤頭翻鬆,放水打爛,再做成像菜園的苗床,把浸泡過的稻種撒在苗床上,排水要好,否則會爛根)約15~20天左右(視天氣好壞,秧苗成長快慢來決定)可插秧,所以插秧之人必須在秧地提秧苗才有苗可插。當時一天工資約30元,做2天可換100斤的地瓜,一包100斤的穀子約200元,一斤豬肉約0.5元。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0-8513-6:客情:東移池上客家情(2006,黃學堂,行政院客家委員會發行),頁88。
  • 撰寫者
    高逸豪
  • 貢獻者
  • 創作者
    佚名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民國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