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工手即維護線路的工人,圖為日治時代的鐵路站長(日籍)與員工及救護站義工在關山火車站合影。前排為關山、鹿野段線路工手,中排右二為站長,右一為吳阿合(池上客家人),左三、左四穿著日本服的是剪票員(臺籍)。後排戴頭巾、穿著日本服者,為青年隊組成的救護站義工(臺籍)。當時鐵路、車站是空襲目標,青年隊負責傷患包紮和醫治工作。後排左二背著的就是急救藥袋。當時,臺籍年輕男性有些會被徵調從事義務勞動或至南洋作戰,所以負責鐵路業務工作的,以女性居多。二次戰後,日籍站長須留臺5年,指導臺灣人熟悉鐵路業務步入軌道,之後才能返回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