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出自於 林文鎮等人編纂,《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第十五輯 馬公風櫃里》(馬公:澎縣馬公市公所,2007),頁27-28。根據書中所載,民國五十四年(1965)以前,風櫃溫王殿的廟址是位於今日的三官殿,當時有五座營頭。遷到現址後,請示溫府王爺重新安置五營,後又因聚落擴張而遷至今日的位置。傳統的營頭是在半圓形的基座內安置竹符,民國八十年(1991),風櫃溫王殿決議興建小廟以安置營頭,並將廟身漆上各營頭的代表顏色,為風櫃溫王殿五營的一項特色。
此文出自於 林文鎮等人編纂,《馬公市各里人文鄉土叢書 第十五輯 馬公風櫃里》(馬公:澎縣馬公市公所,2007),頁27-28。根據書中所載,民國五十四年(1965)以前,風櫃溫王殿的廟址是位於今日的三官殿,當時有五座營頭。遷到現址後,請示溫府王爺重新安置五營,後又因聚落擴張而遷至今日的位置。傳統的營頭是在半圓形的基座內安置竹符,民國八十年(1991),風櫃溫王殿決議興建小廟以安置營頭,並將廟身漆上各營頭的代表顏色,為風櫃溫王殿五營的一項特色。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