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62年11月(癸丑)褒忠祠正殿修建和增設廣場水池完成,照片即為當時景象,三川殿前是一口有圍欄的噴水池,但是此水池在民國78年(1989)修建時拆除,改成平坦寬敞廟埕。平鎮褒忠祠「打醮」,儀式非常繁複且年代已久,在此無法一一說明,僅能以現存「老相片」加以說明。醮的種類很多,如祈求或感謝神明庇佑的清醮,稱為祈安醮;為慶祝寺廟或其他建築物落成的「慶成醮」;祭拜瘟神的叫「瘟醮」;超度死於水火亡魂的是「水醮」或「火醮」。此外,尚有為神明祝壽的「神誕醮」和佛教盂蘭盆會混合而成的「中元醮」等。
褒忠祠「打醮」,北帝壇由李氏宗親會負責搭建,天師壇由張廖簡宗親會負責,觀音壇由邱姓宗親會負責,福德壇由中壢地區從事商業經營的店家共同負責。搭建醮壇時必須有個空曠的場地,方便民眾聚集參觀和祭拜,醮壇雖是一座神聖的祭祀空間,但在設計製作時為了展示各個團隊的能力和經濟實力,無不絞盡腦汁設計製作出與眾不同、期望得到來賓讚賞和爭取競賽頭獎。三座醮壇大小規模、樣式都不一樣,唯一相同的是:最高處都插上了國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