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生活融入-台灣的牛仔褲

照片約攝於民國85年(1996),新北市越南籍新住民嚴沛瀅與夫婿朱繼濤回到台灣,在當時公婆萬華家中的獨照。朱繼陶當時是台塑派到越南建設發電廠的工程師,認識了越南當地合作廠商的工作人員沛瀅,因此駐下這段跨國戀情。圖中沛瀅約二十一歲,來到台灣有著許多適應的困難,她笑著回憶著早期來台灣時的穿衣困擾。越南天氣熱,所以服飾使用的布料都輕薄,但台灣冬天和夏天差別很大,常常苦惱不知如何穿衣服,也不知道如何從衣服穿著融入台灣社會。有一年夏天的早上,她起床穿上相同花紋的短衣短袖,這在越南是生活風格中帶點正式的穿法,自己感覺美麗不失莊重,待出門時,卻被當軍人的公公要求回房間穿點正式點的衣服出門,這才感受到服裝的文化差異。她雖慢慢觀察,漸漸學習台灣社會要求的服飾眼光,但總遭遇文化美感的障礙,不曾在越南穿著牛仔褲的她,發現台灣的牛仔褲可以當成生活融入的指標,甚至有段時間都以牛仔褲做為出席所有場合的服飾。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張蕙雯
  • 時間起
    1995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