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松山一號糧倉-補麻布袋女工

一號糧倉,坐落於松山區八德路二段346巷3弄2號,是日本人在臺北市區內所興建的第一座糧倉,木造統制倉,逾70年歷史,在臺北市老房子文化運動契機下,修復改建再生,斑駁大門與外牆仍留有千瘡百孔的彈孔,仿佛回到二戰時期。糧倉乃日本人為防範臺北橋遭美軍轟炸時,臺北人恐有斷炊之虞,所以才在臺北市的中心點興建備糧倉庫放置米糧。糧倉於國民政府時期之後便不再放置米糧,而是改為「中崙麻袋倉庫」,轉為儲藏當時被控管的裝米用麻布袋。此時期,國民政府會回收使用過的麻袋集合至糧倉,並於糧倉中進行「補破袋」的工作,據管理員口述,糧倉當時極盛時期共有 33 位工作人員(28 名女性、5 名男性)進行補麻布袋的工作,但此工作在塑膠 PV 袋盛行之後逐遭淘汰,因此倉庫也捨棄存放麻袋。民國 100 年 2 月 22 日登錄「一號糧倉」為台北市歷史建築。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資料詮釋作者:臺北市松山社區大學 主編撰:松山社區大學校長蔡素貞博士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