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上部份為客家小調「瓜子仁」的工尺譜,一般演唱有歌詞。圖下部份則為廟會正戲開場之前,先演出一段跳加冠熱場,一般表演為生、旦亮出寫有吉祥話的紅布卷軸。 「客家小調」原本係指客家採茶戲中的調;小調的形式多樣且富於變化,相對於山歌,曲調結構較為工整,唱詞又因民間藝人傳授或唱本流傳,所以比較固定;有的曲調吸收了江南民歌小調的韻味,顯得婉轉而流暢,如「剪剪花」、「五更歌」......等,在臺灣有許多與原住民歌謠和閩南歌謠相互融合的山歌小調,如「半山謠」明顯的結合了原住民的曲調節奏,而「撐船歌〈桃花過渡〉」、「病子歌」等,則是與閩南族群共用的曲調,為族群相融的具體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