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邱創河手抄《南北管曲本》中之「三仙會」

廟會演戲酬神,通常以福祿壽「三仙會」開場,俗稱「扮仙」。其前有音樂(排子),然後三仙依序出場自報家門,說吉祥話,以口白為主。「扮仙戲」又被稱為「吉祥戲」,通常出場的人物(神仙)都有其象徵意義,例如最常見的福祿壽三仙,可以明顯看出其意涵,扮仙戲同時也是向神明表達人們心中的祈願,希望透過吉祥戲賜福給人們,因此扮仙在臺灣漢族的宗教信仰、民間戲曲習俗中仍相當神聖。臺灣漢族的宗教活動─繞境活動當中,到了有請戲班的廟宇,該戲班就會演出扮仙戲,就算正在演出正戲,也得盡快改演扮仙戲向神明祈願,由這點更可以看出「扮仙」在臺灣漢族的心中是向神明表達心願相當重要的媒介。通常扮仙又分為神仙戲與人間戲,其中又有一定公式,通常也有其意涵或目的。例如:三仙戲+加官+金榜,此類安排最為常見。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ISBN 978-986-05-3226-5:臺東民間手稿圖錄(2017,黃學堂,臺東縣政府文化處,臺東縣政府),頁230。
  • 撰寫者
    林子賢
  • 貢獻者
  • 創作者
    邱創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中文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出版者
    臺東縣政府文化處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