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鳳廟門外的牌坊為阿里山忠王祠。吳鳳為清朝乾隆年間的通事,清朝文獻只有簡略的記載。日本統治台灣時,開始將吳鳳事蹟改編成故事。內容是吳鳳「犧牲自己以革除原住民出草習俗」。嘉義廳長編纂《吳鳳傳》, 1912年中田直久寫了一篇《殺身成仁通事吳鳳》,更興建吳鳳廟,當時的臺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更親自主祭。吳鳳故事迅速傳播,甚至成為教材,選入教科書中。且不僅臺灣,連日本國內、朝鮮殖民地的教科書也選用。台灣光復後,繼續編入小學的教科書中。吳鳳故事內容被過度誇大,有鄙夷原住民的嫌疑,並造成對原住民的刻板印象,而受爭議。在原住民團體的一再抗議下,1989年教育部正式將此故事從教科書刪除。照片來源為更生日報社典藏室報紙新聞照片合輯。更生報早期的舊報紙存放於報館三樓典藏室,除了完整之紙本舊報紙,另有依照主題搜集之報紙合輯,分以資料夾收存於檔案室,數量近百本,搜羅主題涵蓋農工商運動休閒交通政治,為早年更生日報未數位化之前,供記者撰稿參考用之典藏資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