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部「推動國家文化記憶庫計畫」下,大抓周計畫教育協會創作「文化記憶」系列影片,本資料「清朝養濟院」為《臺灣歷史上曾如何對待身心障礙?關進醫院!不能選舉!》創作過程中作為輔助說明臺灣歷史上與身心障礙議題的相關素材之一,並於影片中以動畫影像呈現。
早在清國統治時期,臺灣便設有「養濟院」,集中收養「不正常」的「癩病」,以防止舊稱「痲瘋病」的患者在外遊走、造成恐慌。臺灣第一個養濟院座落在如今的台南市,是清康熙23年(1684年)所設立的臺灣縣養濟院,而後亦於台北、新竹、彰化及澎湖等也陸續設置。「普濟堂」與養濟院有著相似的功能,原本功能為提供年老人養老、安頓居住之地,後來也開始收養盲人、鰥、寡與瘋病者等,清乾隆12年(1747年),官府於台南設立臺灣縣普濟堂,後續則分別在高雄、澎湖等地設置普濟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