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目斗嶼燈塔

目嶼,吉貝居民也習以目斗稱之,也是其傳統的領域範圍。目嶼即墨嶼,目斗即墨斗。目斗除了南岸有少數珠母菜、馬尼拉芝、黃花雞菘等植物生長之外,全島幾為黝黑堅硬的玄武岩地形發達,從顏色而言確實如墨之黑。居民也因其形如墨斗而轉音稱為目斗。以月眉稱呼目嶼,則為文人雅士之作。日治時期,日人稱目嶼為北島,並在島上設立「北島燈塔」。北島之名實原於1844年6-8月英國海軍上校Richard Collinson搭乘Plover號來澎湖做水文調查,並繪製一張澎湖地圖<Pescadore Islands surveyed by Adml>。此圖將目嶼稱為North I.,亦及北方之島。日人沿襲英國的說法,乃將目嶼稱為北島。然而此時為同一個島嶼,也就是今日之目斗嶼。因此,日人建設之「北島燈塔」也就是現今的「目斗嶼燈塔」。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9/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