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遠東唯一最大的澎湖目斗嶼燈塔

張朝勝等人發表於《硓古石》第95期<消失的島嶼?承質嶼和墨嶼>認為:《裨海紀遊(1697)》所謂「墨嶼」比較像是位於澎湖北海的島嶼。《臺灣志略(1738)》中「墨嶼」應與「花嶼」和「草嶼」位於同一區域。《重修臺灣府志(1747)》,所附「澎湖廳圖」標誌「墨嶼」於「花嶼」、「大猫嶼」、「小猫嶼」以及「草嶼」附近,並闡述其方位在「在廳治西,水程八十里。」《續修臺灣府志(1763)》所附「澎湖廳圖」與《重修臺灣府志(1747)》的附圖極為相似,對於「墨嶼」和「草嶼」的描述亦如上述,因此,幾可確認「墨嶼」就在「草嶼」周遭。自此而後,清代方志和日治時期的文獻便幾乎沒有提及「墨嶼」。直到李紹章(1960)於《澎湖縣誌》中整理出「歷代志書遊記所載澎湖島嶼名稱表」,其中對於「墨嶼」的解釋為「小猫嶼附近之數岩礁」。張朝勝等人再以近代的《臺灣地名辭書 卷六 澎湖縣》來看,「草嶼」南方連綿的岩礁群現被稱為「南塭」,因此,本文傾向於認為昔日方志所指涉的「墨嶼」即為今日的「南塭」。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發表日期
    2019/09/12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