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三屆〈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澎湖傳統飲食〉

本篇文章來自《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13屆,篇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視野下的澎湖傳統飲食〉,作者為陳玉箴。以下是本文摘要內容: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2003年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Convention for the Safeguarding of th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將口頭傳統、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等無形體的文化內涵納為保護範圍,強調這種文化遺產乃「世代相傳,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將不斷地再創造,為這些社區和群體提供認同感和持續感」。2010年,法國美食、墨西哥傳統飲食、地中海飲食等即申請通過,成為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首批與飲食有關的項目,目前日本和食與韓國泡菜也都申請獲聯合國通過。本文一方面從歷史資料中爬梳澎湖的飲食文化傳統,另一方面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視野檢視,這些澎湖的飲食文化傳統如何在自然與人文環境的互動中逐漸形成,並牽繫了地方的認同感與持續感。 澎湖受到自然環境限制,糧食作物生長困難,澎湖人的飲食須依賴極有限的自然資源及各種創意以克服饑饉。本文回顧近代澎湖的飲食狀況,從常民生活、節慶飲食到宴客活動,檢視澎湖飲食的多元面向,即其與當時社會結構的關連。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陳玉箴
  • 創作者
    陳玉箴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