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三屆〈澎湖玄武岩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及其在台灣史前史上的意義〉

本文為臧振華於第三屆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所發表之專題演講文稿,篇名「澎湖玄武岩石器製造場的發現及其在台灣史前史上的意義」。
玄武岩,古時稱為「烏石」,在澎湖是最常見的石材,用以建造屋舍、石滬、民生用品、風水製品或宮廟石作,皆可窺見其多姿的身影。臧振華於1983年在七美島發現南港的石器製造場遺址,並於2000年5月偕同考古學家Barry Rolett以及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葉學文博士前往當地採集玄武岩石器樣本和地質標本,過程中又在島上發現了東湖和西北灣兩處石器製造場遺址,規模龐大且擁有大量的原料、廢料、成品和工具,甚是珍貴。
經過探測得知,石器製造場約存在於4000年前左右,是台灣地區所發現最早且最具規模的石器製造場,南港遺址是台灣最早的產業聚落,台灣西南部的史前玄武岩來自澎湖,證明4000多年前台澎之間海上貿易與古南島語族海上航行,更顯現出台灣史前人類已有辨別和選擇石材之能力。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臧振華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4/04/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