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九屆〈澎湖菜宅的地理分布與組織形態探討〉

澎湖冬季季風強悍,嚴峻的季風令海上及沿岸採集作業無法進行,因此早期居民在冬季多以農耕維生。然而,暴戾的東北季風屢屢颳起海水,形成「鹹水煙」,嚴重影響植物生長,使生存更加困難。因此,「菜宅」的出現也就不難理解了,同時,菜宅亦是與居民密不可分的生存推手。菜宅由硓古石砌築而成,用以耕種、防風及提供灌溉水源。堆砌菜宅時,須顧及可及性、水源與耕地需求。在不同島嶼、區域或村里之間,菜宅所呈現的樣貌也不同。建構上,除因地形有所不同設置之外,主要設置於土地東北邊,在外型上有一字型、L字型和ㄇ字型等三種基本型態。主要耕作區為離主牆約四公尺以內。建構方式則有砌疊、植栽、編織和複合等不同方法,材料方面則以硓古石和玄武岩最為常見,另外尚有採用安山岩、火山碎屑岩、灘岩、砂岩、鐵質石英砂岩、殼灰岩等特殊石材等為建構來料之例。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張玉璜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0/11/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