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花宅五府千歲廟重建碑記(二)

通貨膨脹持續的惡化。《臺灣省通志》記載,民國34年(1945)10月國民政府接收台灣開始,台幣之發行額由16億元快速累進至28億元。民國35年底已達53億元,民國36年為170億元,民國37年發行額漲至1,420億元,民國38年6月更高達5,270億元之驚人數字,民國38年物價已為民國34年7,000倍以上。以米價為例,1945年11月一市斗42元的米價,1946年10 月以後從190 多元一路上揚,到1947 年2月已達390 多元,4月甚至已超過660元。1946年1 月以後米價逐月暴漲,導致偏鄉地方饑荒問題,澎湖自不例外。1946年08月09日澎湖<參議會決議案>,也圍繞在糧食恐慌的議題,希望政府能改善澎湖居民的基本生活。民國38年(1949)6月15日,臺灣省政府為解決通貨膨脹,公布「臺灣省幣制改革方案」、「新臺幣發行辦法」,正式發行新臺幣,明訂4萬元舊臺幣兌換1元新臺幣。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7/31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