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硓古石》季刊第48期-澎湖古今事(二)

本文出自《硓古石》季刊第48期,篇名為「澎湖古今事(二)」,本文出自日人杉山靖憲所著之《澎湖を古今に涉りて》,由林有忠翻譯,自本期起分4期連載,本期為第2期。前篇敘述澎湖相關傳說、地名來源與過去各方據澎勢力對當地造成之影響。本篇以地理環境、人口、行政區、街庄、教育文化、衛生、社會福利事業、水產、農工商業等面向,探討澎湖自明清時代以降之情況。清朝政府將澎湖與台灣納入朝廷版圖後,始有行政區之紀錄。澎湖島上因交通不便與資源貧瘠,除馬公街外,其他均為貧窮之庄,經濟上須仰賴州之補助。教育、醫療等單位之設立、衛生觀念倡導與實務協助為日治時代後逐漸興起。日治時代亦深化女嬰安置、貧民救助、紅十字會等救濟制度與單位。澎湖擁有天然的魚礁,是為水產資源豐富之寶庫,日治時期設立澎湖水產會與冷藏裝置之興起,逐漸帶動水產加工業。農、工、水產產品之貿易以馬公街為中心,輸出地為台灣、中國和日本。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林有忠 譯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9/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