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澎湖•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

本文收錄於《澎湖研究第十屆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篇名為「澎湖•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原為江韶瑩教授的專題演講。以下為本文摘要:介紹有關「澎湖博物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存」的議題,針對這個議題首先要釐清兩個問題,第一個什麼是無形文化資產?第二個是無形文化資產跟博物館有什麼關連?「無形文化資產」依據文資法,專指第五章的「傳統藝術」與「民俗及有關文物」,傳統藝術指流傳於各族群與地方之傳統技藝與藝能,包括傳統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民俗及有關文物指與國民生活有關之傳統,並有特殊文化意義之風俗、信仰、節慶及相關文物;文物本身是有形的,但依附於無形的風俗信仰節慶等。博物館是自然與遺產的居所,具有收集自然或文化的標本的場所,文化遺產可透過展示將其意義表現出來。博物館的典藏作用對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是建立影音資料庫,進行記錄及事先的調查研究,在軟硬體上選擇適當的保存方式。以澎湖生活博物館為例,在信仰與節俗方面是很重要的資源,還有像小法、乞龜、石滬等文化是別的縣市所沒有的,重點在如何使用。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江韶瑩
  • 創作者
    江韶瑩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1/12/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