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二、南澳館(一)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二、南澳館(一)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

清末日治初期媽宮班兵的伙館廟:二、南澳館(一)

南澳島位處於閩廣交界之處,清代分由廣東和福建分管。明清之際,澎湖、海壇、南澳被譽為海上三山,誠天設之險。清康熙24年(1685年),清廷移廈門總兵於南澳,並派遣班兵駐防臺灣、澎湖,三年一換。康熙60年(1721)南澳鎮標撥掉澎湖者有137名。乾隆47年(1782),奉裁142名。又將金門標兵移戍安平,另撥海壇、南澳、銅山各標兵以補其數。其中,澎湖左營有南澳左營戰兵59名,守兵142名。澎湖右營則有南澳左營戰兵183名,守兵89名。澎湖左營、右營合計有南澳鎮標軍士473人。同治7年(1868),因舉行裁兵加餉,澎湖左營餘南澳左營戰兵23名,守兵62名;澎湖右營有南澳左營戰兵66名,守兵36名。澎湖左營、右營合計餘南澳鎮標軍士187人。光緒13年冬,總兵吳宏洛興建澎湖城,就南澳館拆建總鎮衙門,並改建於舊協署西轅門外,光緒14年(1888)8月完工。此次改建,由吳宏洛代表官方出資千元,在澎之南澳潮州人共捐六百元,合計1,600元完成。

下載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創用CC姓名標示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 3.0 TW +)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描述文字授權: CC BY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其他
建檔單位澎湖縣政府文化局
撰寫者
許玉河
創作者
許玉河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6/04
媒體類型
照片
檔案授權

關鍵詞

回到最上方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