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後寮的碼頭(三)

後寮的西港,為天主教靈醫會在澎湖興建的地一座碼頭,爾後又陸續興建赤崁、大倉、合界等地的漁港。這些漁港皆是「以工代賑」配合美援物資的方式辦理。陳仁勇在其《聖嘉民與媽祖的巧遇》暨《白沙鄉宣教二十五年紀念1955-1980》便提及大倉與後寮的例子。例如:「白沙地區早期許多村莊沒有港口,漁船就放在海灘或岸邊,在颱風或季風季節來臨時,船家要一直擔心漁船漂到大海裡,失去了賴以為生的工具。 靈醫會成功地推行以工代賑,依照每個參與居民工作的時間分配一定量的油,米或麵,動員整個村莊的居民組織成團隊,大家分工合作,搬運石頭,修建海堤和港口,以保護船隻不受風暴影響。在呂道南神父和羅德信神父的號召下,後寮是第一個完成漁港建造的村莊。漁民憑著令人欽佩的堅韌毅力,採集了大約4,500立方米的石頭,搬運到建築碼頭的工地上,經過四個月的艱苦努力,長320米,底部寬12米,高6米,表面寬2米的水泥海堤漁港終於完工。開幕典禮於1962年10月8日舉行,有800人參加。」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許玉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2019/06/17
  • 媒體類型
    照片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