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三屆〈將傳統美學「踏涼傘」融入教育—推動澎湖地方特色〉

「涼傘」原是皇帝身邊用來遮陽的工具,而後逐漸成為象徵帝王、大臣的身分表徵,尤其是黃色傘身、上頭繡有龍鳳者。涼傘是一項真正屬於地方的傳統技藝,其中更是有象徵澎湖人精神的「謙恭」、「自信」等寓意。由於吉貝、鳥嶼國小學生在晚上的課業壓力小,使作者衍生出在閒暇之餘培訓學生學習踏涼傘技藝的想法。踏涼傘技藝的培訓過程是彈性的,人數、地點都可以調整。文中調查12所學校共152位參與的學員和家長於參加活動的投入度、學校及家庭支持度、教學滿意度、推薦度、整體滿意度、未來建議等面相之意見。調查結果顯示,學校的支持度約為88%、家長支持度77%、學生對於教學方式與內容之滿意度皆高達九成、整體滿意度89%。對於未來面相的建議則有:一、研究編制踏涼傘之鄉土教材;二、研討家長、學校、社區共同參與的方法;三、在校內成立相關社團;四、使活動成為學校特色;五、培訓有意參與的學校成為種子隊,以傳承技藝。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蔡樂生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4/09/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