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瀛風物》第十期〈從西湖鄉硓𥑮菜宅景觀看文化地景保存〉

根據Carl Sauer(1925)的定義:文化地景形成於自然景觀之作用,是文化與自然共同產出的結果,而當異文化介入後,文化地景可能會再度獲得新活力,或者被覆蓋。硓𥑮石屬於湖西鄉方便取得的材料,最早的利用歷史可追溯至清朝。湖西鄉的菜宅依離海遠近而有不同,靠海分布零散、有防風林;內陸則呈現群聚型態、與住家相連,並依務農人口數影響土地使用狀況與菜宅的景觀型態。同時,文中提出了幾項對於菜宅保存的建議:一、運用生態博物館的概念,並結合現代生活方式,創造具有文化深度的旅遊模式;二、以閒置空間的歷史想像,發展硓𥑮石主題的可能性;三、在保存上則以社區自主經營管理、低度開發、深度文化體驗、分散實地動態展演為原則。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曾依苓、蕭朝仁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5/12/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