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硓古石》季刊第43期〈媽宮城「南門、小南門」與「迎薰門、即敘門」查考〉

澎湖四面環海、島嶼平坦無險可守為清朝中法戰爭1885年初媽宮失陷的主要原因,清庭遂於光緒13年(1887年)同意撥款建媽宮城,並提升澎湖的軍事防禦能力。台灣光復後逐漸修正澎湖六門的文史資料,六門即為:東朝陽門、南即敘門、西大西門、北拱辰門、小南迎薰門、小西順承門(澎湖縣政府,1978)。有關方位、尺寸則記錄在《澎湖》一書中(「澎湖」編輯委員會,1981)。然而在《澎湖縣志˙城市志》中,卻將「南門」稱呼為「迎曦門」,眾多版本造成正確引用文獻之困擾,縣府主管文獻單位應及早修訂,是故,目前暫以:「北門拱辰門、東門朝陽門、南門迎薰門、小南門即敘門、小西門順承門、西門大西門」為各城樓名稱。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陳英俊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06/06/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