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第十五屆〈食澎湖簽放台灣屎 背後語音意識〉

有到本島讀過書的朋友,就會發現澎湖的口音和當地不同,並可能因此而成為笑話;又為了融入不同口音的社會,只好講起台灣口音的台語。「食澎湖簽放台灣屎」是澎湖特有的俗諺語,當長輩說出這句話時,總有「恨鐵不成鋼」的自責。然而,這句話其實有兩層有深意的內涵:一、每一個語言都是寶貴的;二、別看輕自己的語言。澎湖地區方言口音依據祖先來源地區各有不同,分別有:泉州、漳州、閩南等三種口音。即使澎湖地區方言因交通不便之因素受外來影響較小,但用詞仍隨著年齡的降低、交通發展、資訊媒體的流通而逐漸轉變。而離開澎湖改口說台灣腔,其原因包括:語言所具有的階級性、被人輕視、性別與世代、婚姻搬遷等。為了避免澎湖腔逐漸被遺忘,作者提出下列幾點作為保存「澎湖腔」的方法:以觀光推展、編輯澎湖話詞彙、培養澎湖話人才。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陳昭蓉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2016/09/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