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瀛風物》第三期〈澎湖潮間帶的生物與保育〉

本文收錄於《西瀛風物》第三期,篇名為「澎湖潮間帶的生物與保育」,作者洪國雄。

廢水造成的有機物、工程帶來的沉積物、各種油品及垃圾的汙染導致曾為寶地的海洋受到汙染,過量繁殖的藻類降低透光率、沉積物影響珊瑚生長與降低魚種歧異度、油品造成海水汙染並引起水中生物死亡,除此之外,不當的漁法,如:毒魚使用的氰酸鉀、炸魚的「摃呯」、以石灰酸捕沙蠶、電魚、火繒的強光、蚊網、滾輪拖網、劈珊瑚等,加上海岸人工化造成濕地破壞,皆對海洋生態造成嚴重的迫害,更凸顯出環境保育觀念推廣的重要性。在保育上,應:一、行政單位應以跨部會協力模式建構土地開發利用、法規、實施環境教育等策略。二、設立濕地、珊瑚、海鳥、陸蟹、海龜、紫菜、歧頭與步道保護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洪國雄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7/06/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