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西瀛風物》第七期〈澎湖的菜宅與魚灶〉

本文收錄於《西瀛風物》第七期,篇名為「澎湖的菜宅與魚灶」,作者林文鎮。

澎湖缺乏雨水、土壤鹽分重,自古以來即以海為田,然而,冬季東北季風強盛異常,使漁撈活動受到限制,居民只能在避風處栽種蔬菜佐餐,因而逐漸發展出菜宅文化。本文首先介紹菜宅的類型與內涵,說明菜宅設置的條件、如何設置、普遍種植的蔬果,再深入介紹菜宅的建材、砌築法,並做宅岸砌築今昔比較。除菜宅之外,魚灶是澎湖另一項特色產業。澎湖海洋資源豐富,漁獲會依據經濟價值分為高、中和低級,中和低級的魚類多先在本地加工後,再運到各地銷售,常見的為臭肉、鱙仔、丁香等。早期為日曬、鹽製,日治後引進魚灶煮乾法,改進加工技巧、提高魚乾品質。文中記錄了魚灶的建築、內涵,以鰮魚乾的製程為例,探討洗滌與鹽漬、煮、曬、裝箱販賣的過程,為澎湖的產業發展留下紀錄。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呂育慈
  • 創作者
    林文鎮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99/12/01
  • 媒體類型
    圖書及手冊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