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東衛雙壙公磚砌墓室

相傳明末清初,大陸與台灣之貿易往來頻繁,然海上風險、海難常有。明崇禎末年,先民自大陸遷至東衛定居時,臨近海岸處漂來大體一具,先民心生惻隱,即搬就近之雙壙山洞內。嗣後,其家人探知其骨骸所在欲移回鄉里,斯時經延聘地理師勘察,知其良穴吉地,即決留存不移。其後裔多出顯官高爵,俗傳出十三支涼傘,就是說獲高官者有十三位。村民獲悉此事,為求後裔飛黃騰達,競將祖先骸骨放藏該洞。為使能多存骨骸,鄉民即發動捐建,將洞內擴大用磚疊造如現況。洞口約三尺四方,洞內深、寬各六尺,長一丈二尺。人可走動其上,用土砂覆蓋如墓型,洞前造置一灰磚石桌,桌約三尺四方,以供排置祭品。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許玉河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2019/07/01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