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廟宇文化0028(修天后宮廟)

此則記錄,是依據1922年1月24日《台灣日日新報》六版報導,內文主要是介紹「媽宮」地名的由來、以及說明媽宮當地的重要寺廟都因年久頹圮,迫切需要修繕的狀況。其文描述內容如下:媽宮之名是由於建祀了天后廟(今之天后宮)而得到的。該廟是自前清時就與文石書院(即今之孔子廟內)、五里亭、水仙宮、觀音亭、城隍廟都稱為祭典廟,乾隆年間重修一次,至今年代久遠,外觀以及內面都呈現坍塌頹圮面貌。近年多次提議重修,但因工程費用可能龐大,一直未成。幸虧近來由各行各戶抽收費用,得到款項頗多。此外還得到以前到南洋發展者提供棟樑木材原料十幾根,還有幾年前買的存放在海壇館拆卸下來的很多材料。於是在近日推舉董事各項樂捐,並提請督府許可施工,已經於日前辦理出火儀式(即廟宇重修前,將神明請出建築戶外的儀式)。

為了使本文讀者能知曉廟宇過去相關事件,在原報導不支援無償閱讀的前提之下,本文以引用報導部分內文並搭配現今廟宇外貌照片的形式來撰寫資料。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中央里正義街1號
  • 撰寫者
    胡蘊玉
  • 貢獻者
  • 時間迄
    1922/01/24
  • 地點-緯度
    23.564694
  • 地點-經度
    119.564039
  • 時間起
    1922/01/24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