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廟宇文化0004(普渡狀況)

此則記錄是根據1907年9月8日《臺灣日日新報》報導。當時澎湖地區的普渡在七月進行,當中以四館排場最大、最熱鬧。分別為銅山館、提標館、海山館、南澳館。另外還有東甲北極殿、北甲北辰宮、南甲海靈殿等都有參與。並且各自爭奇闘巧相當熱鬧,越來越盛大。但自日本佔據澎湖後,風氣稍減,但仍繼續維持。報導認為這只是延續舊習慣而已。當中的表演團體「童子普」,就是相當於現在國小畢業生的年紀,一個團體大約十幾人組成。該年會上舉辦戲劇演出等活動,觀看者都非常興致高昂。

本報導中提及的當時「四館」,目前僅剩下:銅山館(銅山武聖殿)與提標館。銅山館早期銅山(東山)班兵與所攜帶的神。後來位於原為會館,內供奉媽祖與關聖帝君。

為了使本文讀者能知曉廟宇過去相關事件,在原報導不支援無償閱讀的前提之下,本文以引用報導部分內文並搭配現今廟宇外貌照片的形式來撰寫資料。

基本資訊

  • 地點-地址
    澎湖縣馬公市復興里中山路12巷3號
  • 撰寫者
    胡蘊玉
  • 貢獻者
  • 時間迄
    1907/09/08
  • 地點-緯度
    23.5706269
  • 地點-經度
    119.5774616
  • 時間起
    1907/09/08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