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89年前基隆市農業環境特質〉

  〈基隆市農業環境特質〉,刊載於1989年(民國78年)6月編印的《基隆市志──卷八:農林篇》第1頁至第8頁,由洪連成、黃素貞2人共同編纂。

 

  文章開頭,先交代基隆山多、平原少的地理事實,因此山林地所佔比例甚高。農業用地,集中在七堵、暖暖2區;然而,在1980、1990年代(民國70、80年代),七堵、暖暖2區的農田面積,已經銳減。

 

  文章次段,提及基隆為全臺降雨量最多的地區之一、一年中降雨日數約達217日,平均全年總降雨量為2,882毫米。由於多雨、雲量多、日照少、蒸發弱等現象,造成部分耐雨性較弱、需要充分日照的作物不能栽培;以及表土經常沖刷,肥份容易流失,造成一般農作物單位面積生產量偏低。

 

  基隆市主要的糧食作物,為水稻、甘藷。另外,基隆為臺灣北部漁業中心,具備國際大港,海岸線曲折,沿海水產資源極豐;加以遠洋漁業的蓬勃發展、及水產加工業的發展,魚貨運銷的改進,已進入企業化經營的型態,基隆漁業為臺灣經濟貿易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相形之下,基隆農業的發展,因為先天性上的環境條件,受到極大限制。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洪連成、黃素貞,1989年6月。《基隆市志──卷八:農林篇》,頁:1-2。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1.洪連成、黃素貞,1989年6月。《基隆市志──卷八:農林篇》,頁:1-8。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2日引述編撰 2. 劉松樹,1986年6月。《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頁:序。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2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洪連成、黃素貞(編纂)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9/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點
    出版地點
    基隆市中正區義一路1號(政府民政局) (121.7445529, 25.1316449)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