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安瀾橋

安瀾橋
下載數位物件授權: CC BY-NC

  「安瀾橋」,位於中正路、豐稔街、祥豐街3條道路交會,也是真砂里、中砂里、正砂里3里交界處。如今僅剩餘一側灰冷色調的橋欄,橋欄2端豎有2支日式燈柱,而在橋欄凹槽處,置入有「安」、「瀾」、「橋」的字牌。 


  今日指稱為橋,倒不如說是在指稱一個錯綜複雜的路口、地點。


  「安瀾橋」在日治時期時,稱「真砂橋」,取自當時名為真砂町的行政區域,是跨越砂灣溪的小橋;真砂町轄內的豐稔街,貫串當時里中心,商業極為發達。原本大部分為日治時期的軍人、機關宿舍,現在多改建為現代化大樓。由於砂灣溪受海水漲落影響,偶有水患發生;戰後,取名「安瀾」,或有期望波瀾安定、不生災禍之意,和一般用虎字碑來鎮風的含意相同。


  在當地老人家的印象裡,砂灣溪的流路確實很不穩定,時常會受到水患之苦;但是,以前的溪水非常清澈,有小蝦、小魚、小螃蟹,是小孩子的遊樂區。可惜,隨著人口增加、污染隨之而來,並且後來替砂灣溪加了蓋,使得砂灣溪像是加蓋的「排水溝」。


  以前「安瀾橋」臨海處,有一個漁民稱為內土窟仔的小港灣。每當颱風來時,未建港前的八斗子漁船,就駛到內土窟仔來避風。基隆港拓建之後,已被填埋。


  「安瀾橋」以北沿海岸突起的山丘,今稱旭丘山,原來是赫赫有名的「旭岡」。山上現有基隆國軍醫院(前海軍醫院)、正濱國中。醫院是原日軍要塞司令部相關設施。之所以有名,是因為「旭岡」被當時的《臺灣日日新報》讀者,票選為「臺灣八景」之一。


  現今「安瀾橋」一帶,於交通顛峰時段,便可以看到如洪水暴漲般的車潮,將過去砂灣溪水患取而代之,從中正路、祥豐街、豐稔街一湧而上。

下載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第1版(OGDL 1.0)
 複製授權引用資訊
安瀾橋 / 撰寫者: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描述文字授權:OGDL 1.0 /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 國家文化記憶庫 http://tcmb.culture.tw/zh-tw/detail?indexCode=Culture_Place&id=302550
描述文字授權: OGDL

基本資訊

原始資料連結原始資料連結
資料來源機關收存系統
主題分類空間、地域與遷徙
建檔單位基隆市政府文化局
所在地-地址
基隆市中正區北部濱海公路302-304(中正路、豐稔街、祥豐街3條道路交會處)
別名
日治時期:真砂橋
免費進場
所在地-緯度
25.141262
所在地-經度
121.761642
是否開放
現況
僅剩餘一側灰冷色調的橋欄,橋欄2端豎有2支日式燈柱,而在橋欄凹槽處,置入有「安」、「瀾」、「橋」的字牌。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李欽賢,2001年4月。《基隆美術史》,頁:19。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李欽賢於1999年拍攝   //   【參考書目】 1.李欽賢,2001年4月。《基隆美術史》,頁:18-20。基隆市:基隆市政府。丘國宣於2019年8月15日引述編撰 2. 郭娟靜,2004年12月。《基隆市公車站牌的小故事──中正區》,頁:39-4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15日引述編撰 3. 洪連成等編審,1997年6月。《基隆市中正、中山區志》,頁:9。基隆市:基隆市政府。丘國宣於2019年8月15日引述編撰 4. 余燧賓,1998年6月。《社區風情畫》,頁:87-88。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15日引述編撰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關鍵詞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