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基隆市人口分佈圖〉,繪製於1971年(民國60年),由基隆市政府民政局編印。
〈1971年基隆市人口分佈圖〉,在地圖上註明桶盤嶼、千疊敷、和平島、大武崙、瑪陵坑等地標,並於圖表右側列出「一個點代表100人」、「市界」、「區界」、「里界」等圖說,圖表左側則附上方位註記、比例尺。從黑點(人口)密布在基隆港週邊,看得出基隆靠海經濟的民生脈絡。
1946年,基隆市僅有5個區,1947年(民國36年)新增七堵區,1949年(民國38年)又從七堵區分出暖暖區,始有現轄的7個區。以1946年(民國35年)、1956年(民國45年)、1966年(民國55年)這3個10年來說,均以仁愛區人口最密,中正區次之,中山區位居第三。
至1971年(民國60年),仍是仁愛區人口最密,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達約18,620人,相較1946年(民國35年)增加2倍;其次卻為中山區,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約8,149人,相較1946年(民國35年)增加6倍;中正區則改居第三,人口密度達每平方公里約6,604人,相較1946年(民國35年)增加4倍。仁愛區、中山區、中正區,皆是基隆港週邊的行政區域。
1971年(民國60年)的基隆市,各區共有156里,2,192鄰,65,432戶,329,284人,其中男性有175,640人,女性有153,64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