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跡反應,定義為通過試劑或特殊光線照射,以檢測出遺留在犯罪現場的血液殘留痕跡。通常血跡檢測有幾種方法,一是還原態酚酞試劑檢測法(簡稱KM試劑檢測法),二是魯米諾試劑檢測法、以及紫外線光源檢測法等。
此檢測方法基本上是利用於犯罪現場的血跡已被擦拭或清除的情況,法醫可透過檢測,使血跡產生反應如試紙變色或發光來找到血跡原本的位置。然而,血跡反應只能檢測出此地有殘留血液痕跡,若無DNA檢測加以配套,則難以證明血跡為何人所有;若是使用魯米諾試劑檢測,更會干擾其他檢測結果。如犯罪現場已用漂白劑清洗過,更可能會無法檢測,有種種弊端存在。
1962年10月的美軍中校格魯佛死亡謎案,就是一件僅用現場遺存的血跡反應抓獲罪犯的案件。由於此案牽涉美軍派臺駐守軍官,所以在整體案件的處理上,雙方均有諸多疑點,遂成為疑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