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血液鑑定(生物跡證鑑驗)

血液鑑定,是一種化學鑑定的辦案手法,在DNA鑑定出現以前,於刑事審判中,除了指紋之外,血液鑑定也被用來進行人身鑑別。

但因為血液鑑定僅是依據血型來作區別,雖說是辨識,可是以 A、B、O、AB 型來作區別,相符機率僅能達到幾分之一,即使採用組合方法,相符機率也頂多縮小到幾十分之一,並不足以稱為真正的人身鑑別。

血液檢體是犯罪現場中常見的生物跡證,釐清血液檢體為經血或周邊血除了可幫助釐清案情及區別犯罪行為外,亦可於初步偵查階段提供重要資訊。目前國內研究單位或刑事實驗室雖尚未針對經血與周邊血的鑑別試驗方法進行評估,然而過去研究文獻中學者已提出多種技術或方法可應用於經血鑑別,包括:顯微鏡觀察法、偵測特定蛋白標的物、偵測訊息RNA(mRNA)和微小RNA(miRNA)、偵測纖維蛋白分解活性(fibrinolytic activity)、偵測纖維蛋白分解產物(fibrin/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以及蛋白質體學分析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血型基因鑑定的應用 http://www.blood.org.tw/Internet/main/docDetail_Content_Print.aspx?uid=7412&pid=6657&docid=29416 維基百科─血型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8%A1%80%E5%9E%8B
  • 撰寫者
    湯雅雯
  • 創作者
    湯雅雯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媒體類型
    其他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