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氰酸中毒

氰酸中毒,定義為人體吸收過量的氰酸所引起的中毒反應。氰酸是一種無色、有毒的液體,是氰化物的液體型態,氣味類似水蜜桃味。其中毒症狀表現形式,早期表徵為頭痛、頭暈、心率快、呼吸困難和嘔吐等;之後可能會引發癲癇、心跳過緩、低血壓、意識喪失和心臟驟停而死亡,通常中毒到引發只需幾分鐘時間,屬急性中毒。

氰酸中毒主要經由液體氰化物的傳染,或是誤食大量富含氰苷的食物,如高粱、玉米幼苗、杏仁、蘋果種子、木薯、枇杷和竹筍等,雖然氰苷本身無毒,但氰苷在遇到胃酸後造成氰苷水解,會變成氰酸而引起中毒。輕者造成身體不適,重者可能會使生命受到危害。

在臺灣史上就有兩起氰酸中毒案件出現,一者是1986年的陳高連葉毒殺兒童案,此為陳高連葉因身體病痛加上丈夫外遇、家人關係惡化,使得精神出現狀況,偶見有人毒殺魚群,遂喜歡上此種感覺,犯下毒殺兒童案件。而另一起則是單純的食物中毒案件,2011年一位六旬老翁,因為料理自家種植的木薯,未徹底加熱,造成氰酸中毒,出現噁心、嘔吐及頭暈等症狀,幸好保住一命,無人傷亡。當然,竹筍若是沒有妥善處理,也一樣會造成氰酸中毒症狀,但只要澈底加熱,就能避免此類食物中毒事件。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維基百科 氰化物中毒條目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0%B0%E5%8C%96%E7%89%A9%E4%B8%AD%E6%AF%92 百度百科 氫氰酸中毒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0%A2%E6%B0%B0%E9%85%B8%E4%B8%AD%E6%AF%92 疑案辦 木薯中毒事件 https://ohsir.tw/4648/ 疑案辦 陳高連葉毒殺兒童案 https://ohsir.tw/4841
  • 撰寫者
    凃柏辰
  • 創作者
    內容力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媒體類型
    其他
  • 時間分期
    解嚴前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