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1995年全國文藝季「原住民舞展」,配合1995年(民國84年)基隆全國文藝季的活動,活動時間為1995年(民國84年)4月,活動地點在基隆市中正區和一路上。
全國文藝季,乃每年2-7月,於全臺灣各地按照預定的時間,舉行音樂、戲劇、舞蹈、地方傳統戲曲等多元性演出,並舉辦各類型的系列活動,例如宗教民俗、社區營造、人文藝術、鄉土情懷、產業文化等主題;自1984年(民國73年),改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今之文化部)負責。
1995年基隆全國文藝季,主張各地共同檢視地方的資源及特色,加以結合,保存、宣揚,以激發愛護鄉土的情操、共識。在這樣的基礎前提下,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將主題設定在「和平島」上,思索島上可利用的資源。在演藝部分,提出:(1)由島上、及附近八尺門的原住民市民,表現其傳統歌舞,(2)島上天顯宮附設國樂團演奏之計畫。後來獲全額補助,更名為「笙風樂舞」。
雖然,當時正好遇到基隆市政府每年盛夏為其所舉辦的「豐年祭」,大部分原民朋友,很難放下手邊的準備工作,騰出時間在文藝季中;但在經過聯繫、協調、整合的情況下,和天顯宮幫忙溝通後,部分原住民朋友願意在活動當天展示他們慶典用的舞蹈、舞集。
長久以來,對於原住民所存在的刻板印象,大半來自主流傳媒所呈現的影像,即穿著亮麗的服裝、和著曲調、舞出山地舞的風情。然而,如此樣板的印象,已逐漸在一些有識之士的推波助瀾下,透過最直接的接觸、互動、觀賞其文化,有了重新的定位、思考,進而展開多樣的面貌,和不一樣的認知、覺醒,這也是此次展演的重要意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