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張添進墨寶

  「張添進墨寶」手稿,內容為張添進所寫下:「金烏已向嶺西斜,佳節名園好駐車。晝夜平分秋有色,詩心相映璧無瑕。詎容雲擾冰蟾窟,遐想仙樵玉樹華。明日可憐霄漸永,有人雨讀在隣家。」因正值秋分,良辰美景之下,張添進以筆墨記錄難得的美景,並藉此抒發心境。

 

  張添進,字一鴻,號一泓,生於1898年(明治31年),其父因病早逝,由伯父負責教養。張添進天資聰穎,且好學,喜愛讀古籍,為他奠定下札實的漢學基礎。

  1919年(大正8年),張添進與好友鄭東辛相逢,鄭東辛鼓勵張添進至中國遊覽,於是張添進抵達上海、蘇杭、西湖一帶,遊歷長江、瀟湘等地,尋訪許多名勝古蹟,因而著「破浪吟草」一卷。

  當時的臺灣為日本所治理,自我認同是中國人的張添進,便常藉詩文創作,抒發心中憂憤;更於1929年(昭和4年)創立鐘亭會,以文會友,輯錄「鐘亭集」。然而,政治環境壓迫,無法直抒胸臆,讓本已返回臺灣的張添進,再次前往中國;又因中國、日本間的戰事因素,其無法繼續待在中國,再次返臺後,遭到日本當局懷疑其是否有抗日思想,張添進便將手稿撕毀、焚燒,以求自保。

 

  喜愛文學的張添進,並未放棄寫作。曾任詩報編輯,在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尚未廢刊前,仍可見其創作,所使用筆名包括一鴻、一泓、天痴、張翔、秋客、蔚礽、鐵耐、飲虹、雪蝶等。戰後,曾參與政治活動,1952年(民國41年)於全國詩人大會獲得總詞宗殊榮,以詩人代表,獲得蔣中正召見、頒賜獎品。於1953年(民國42年)因病過世,享年56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張添進,2001年10月。《破浪吟草~張添進先生別集》,頁:13。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   //   【參考書目】 張添進著、洪連成主編,2001年10月。《破浪吟草~張添進先生別集》,頁:15-25。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黃家怡於2019年7月15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張添進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手稿及手抄本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