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春節舞龍

《易經》首卦以龍象徵天道乾健之理,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表示中正之德,因而龍亦象徵九五之尊。龍為神物,在四靈中也視為珍奇靈獸,民間即視為象徵吉祥的瑞獸,可以辟邪驅凶,早在漢代就有「魚龍漫衍」的遊行。舞龍為大型的武陣,模擬龍的翻滾蟠曲,變化多樣;特別是搶龍珠,現時還加上燈光、噴出乾冰,夜間舞龍,煞是美觀。故新春舞龍可以增添熱鬧氣氛,也帶來吉祥與好運。 舞龍需要大批壯丁和長時間的訓練,有些小朋友的舞龍隊伍也有女生參與舞龍表演,一般龍身長度有九~十二節左右,每節約一至二公尺間。三軍龍隊的每條巨龍,長達一百二十公尺,重百餘公斤,一身金光閃閃,需由一百多位健兒替換舞動。每逢春節,軍民同歡便會出動,有些營區長久保存的舞龍隊,已經成為地方上的應景活動,如台南官田。從舞龍變化出來的,也有椅子龍,在文山景美早期就在元宵前訓練,用長椅銜接夜間遊行,也是一種龍燈。 舞龍隨著華人傳布於世界各地華埠,也將此文化及藝術傳播,也把華人的節慶歡樂氣氛帶給全世界,舞龍已成為華人文化的重要指標。

基本資訊

  • 創作者
    許玉青
  • 全集/系列名
    臺灣節慶之美專題網站
  • 相關地點
    不詳
  • 地點名稱
    景美/文山/官田
  • 緯度
    24.0896/24.1989/23.1836
  • 經度
    121.612/121.492/120.336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