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60年大沙灣

  〈1960年大沙灣〉照片,拍攝時間為1960年(民國49年),拍攝地點為基隆灣西邊,由潘江衛翻攝。此處有一大片沙灘,也有船隻航行其中。

 

  在1626年西班牙人手繪的地圖中便可以看到大沙灣,清治時期形成漢人聚落,至清光緒後期出現了大沙灣莊。因基隆港的開發,大沙灣為防止外國船艦侵犯基隆的第一道防線,曾設有大沙灣砲台。中法戰爭時法軍第一次登陸臺灣時,也選擇從大沙灣進入。

 

  大沙灣除了是防範敵軍進攻的重要地點外,在基隆老一輩的長者記憶裡,基隆有一座基隆海水浴場,又被稱為孤拔海水浴場、大沙灣海水浴場,為1884年(光緒10年)中法戰爭時法國遠東艦隊司令孤拔登陸基隆的地點。基隆海水浴場最早在1902年(明治35年)由附近的旅館興設,公設海水浴場則在1908年(明治41年)開始興建,並於 1909年(明治42年)正式啟用,在不同時期設有不同的遊憩設施,吸引許多民眾前來。

 

  為了設立新的港口,基隆海水浴場於1966年(民國55年)關閉,沙灘遭填平改建為碼頭,大沙灣的昔日風光由建物取而代之,海水浴場成為記憶裡的一部分,在2019年(民國108年)1月5日基隆市文化局舉行《沙灣世紀風華》紀錄片首映會,此為「大基隆歷史場景再現整合計畫」之一部分,藉由此計畫,保存基隆的歷史記憶;在紀錄片中,邀請到地方耆老、在地文史團隊及居民分享大沙灣往日樣貌,海水浴場便是許多人十分懷念的地方。透過紀錄片的詮釋,讓觀眾認識過去的基隆風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世一編撰,2005年12月。《第十四期基隆文獻——雞籠灣傳奇》,頁:2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引用自基隆市志,潘江衛翻拍   //   【參考書目】 陳世一編撰,2005年12月。《第十四期基隆文獻——雞籠灣傳奇》,頁:20。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黃家怡於2019年7月19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黃家怡(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潘江衛(翻攝)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1960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