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金山鳥瞰圖〉

  〈基隆金山鳥瞰圖〉,此圖已經過後製處理,雖註明「清朝所繪」,然而並沒有提及來源出處,因此繪製時間,推定在清治、日治時期間,有待考證。其繪製對象,為基隆金山區域,圖上有簡略的地形分布樣貌,以及簡易圖示,標註主要聚落、產業等分布位置。

 

  在清治時期,金山一帶的聚落,稱做金包里。郁永河在《裨海紀遊》曾描述:「金包里是淡水小社,亦產硫,人性巧智。」

 

  臺灣史料記載:「西班牙人由三貂嶺入侵雞籠(今之基隆),採磺,並可能採煤。」又可窺知,基隆一域為硫磺主要產地。硫磺,有醫藥、火藥等用途;也因為硫磺能製軍火,昔日規定除官府可採煉外,向來皆禁止民間私採。

 

  迨至1875年(光緒元年),總理船政大臣沈葆楨,上奏〈請行臺灣硫磺開禁疏〉,迄1877年(光緒3年)始准開禁,委補用道,葉文瀾來台試辦,履勘北投油坑,金包里等處山場,採製硫磺。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陳迪華,1987年9月。《天工開物──基隆礦業特展專輯》,頁:24。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陳迪華,1987年9月。〈基隆礦業發展簡史〉,陳迪華,《天工開物──基隆礦業特展專輯》,頁:24-25。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葉文翔於2019年7月1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不詳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年代不明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圖稿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清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