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豐稔街上的日式建築

  「豐稔街上的日式建築」照片,拍攝時間應為戰後時期,拍攝地點在今基隆市中正區真砂里豐稔街上。照片中,斑駁的磚牆後,為一平房建築,日式的黑色屋瓦鋪滿屋頂;在現代公寓叢林中,其在屋旁植有幾株綠樹,在日漸喧囂的都市生活中,增添一股寧靜、恬淡氛圍。

 

  位於基隆的真砂里,和臺灣的各個地方沒有兩樣,同樣也背負著種種歷史地名。清朝治理臺灣的時期,現今的真砂里、以及周圍的中砂、正砂、砂灣、建國里,此地域範圍舊稱為「大砂灣庄」。而到了日治初期,還是沿用清朝的舊地名,直至1931年(昭和6年),日本政府下令改訂町名,將「大砂灣庄」改成「真砂町」。

 

  直到中華民國政府遷至臺灣,於1946年(民國35年)下令調整行政區域,將真砂町分為真砂里、中砂里、正砂里、砂灣里;而又在1971年(民國60年),將砂灣里再分為砂灣、建國2個里,沿用至今日。

 

  而豐稔街上,夾雜在新式建築、公寓間的日式建築,就是曾經的歷史走過這片土地的最好印證。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余燧賓,1998年6月。《社區風情畫:八十七年度基隆市推動社區整體營造》,頁:86。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參考書目】 余燧賓,1998年6月。〈守望砂灣話真砂〉,余燧賓,《社區風情畫:八十七年度基隆市推動社區整體營造》,頁:86-87。基隆市:基隆市立文化中心。葉文翔於2019年7月3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基隆市立文化中心(提供)
  • 時間資訊
    拍攝時間
    民國/戰後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照片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