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崙砲台「突出部掩壕」,為大武崙砲台的工事其一;今日所見的砲台整體,完工於1900-1902年(明治33-35年)間,地點在今基隆市安樂區基金一路上。掩壕,為支援部隊(如步兵)適時提供火力增援的重要掩護設施之一。
大武崙砲台可分為生活區、監守衛舍、庫房區、砲座區及外圍塹壕等部分,生活區包含炊事場、浴室、兵舍等,然今僅兵舍仍存。監守衛舍僅存磚牆遺跡,庫房區為砲具存放空間,構造隱匿。砲座區使用採自基隆瑪鋉溪港口、基隆山等地的安山岩塊建成。
大武崙砲台「突出部掩壕」,包含:(1)左翼掩壕、(2)右翼掩壕。配合交通壕的聯繫,可以達到躲避砲彈破片傷害的功能。大武崙砲台的掩壕左、右兩翼都有,北側右翼掩壕,為直線型,全長9.6公尺,寬約1.8公尺,深1.6公尺。而南側左翼掩壕,則是順著地勢呈現出曲線型式配置,全長15公尺,寬約1.6公尺,深1.6公尺。
掩壕的規模大小,依躲避人員的數量而定,一般以一個兵員0.5m計算。大武崙砲台「突出部掩壕」2端,各有階梯聯繫,可提供兵員迅速進入躲避、移動;其右翼掩壕位置,視野遼闊,可望見木山海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