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白米甕砲台「安式8吋加農砲」

  「安式8吋加農砲」,為白米甕砲台砲座區所配備的4門火砲,乃英製8吋阿姆斯脱朗後膛鋼砲;製作時間,應為1885年(光緒11年)至1891年(光緒17年)劉銘傳擔當巡撫時,其當時議購31尊新式砲,「安式8吋加農砲」即為其一。後來由日軍接收臺灣清代各砲台時,所繳獲。

 

  「安式8吋加農砲」,內徑為20公分,外徑38公分,砲身由5層套筒構成,重達12公噸,砲身總長555公分,下方砲架全長602公分,總高259公分、總寬124公分,砲耳至地面高244公分,以吊彈桿配送砲彈入膛,有效射程為5公里,最大射程可達9.2公里,該砲的初速為561m/sec,形式與現存於役政公園展示的阿姆斯脱朗後膛砲相同。

 

  日軍繳獲的8吋砲,屬於基隆地區的有西樓山砲台(社寮砲台)2門、頂石閣砲台1門,以及小砲台(二沙灣砲台)1門,共計4門;而澎湖有2門(大城北砲台1門、西嶼西砲台1門),高雄大坪頂有砲台1門。日軍接收後重新加以整備,並改以「安式8吋加」稱之。

 

  基隆要塞砲台,除了白米甕砲台外,八尺門砲台也配置有3門安式8吋加農砲。另外,同屬基隆要塞的公山尾砲台,則配置了4門清代留下的安式6吋加農砲。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張崑振,2010年2月。《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頁:5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基隆市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張崑振,2010年2月。〈白米甕砲台的火砲〉,張崑振,《市定古蹟白米甕砲台》,頁:55-56。基隆市:基隆市文化局。葉文翔於2019年7月10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葉文翔(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中國清朝人
  • 時間資訊
    創作時間
    清朝光緒年間/臺灣的清領時期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有形文物
  • 時間分期
    清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