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產金株式會社」,1939年(昭和14年)成立,該公司爲「日本產金振興株式會社」、「臺灣拓殖會社」合資經營,資本額爲20萬日圓,另由國庫補助10萬日圓。由其負責調查基隆河流域、雙溪流域的鑛床,並預定在七堵試錐,以採金船採金。
然而1941年(昭和16年)12月,珍珠港事變,太平洋戰爭發生。日本政府早年已儲備重要軍略物資,但美國也早已禁止銅、鋼鐵、石油等重要資源輸日;太平洋戰事發生後,由於戰事擴大,日本所儲備的國防物資如鋼鐵、煤、輕金屬、石油等,消耗甚大,再者,因國際貿易的停頓,黄金已無急切需要。
日本政府的產金政策不得不改變。下令停辦不含其他重要國防資源鑛物的單純金鑛、砂金鑛,而將其人力、資材移轉開發銅、鋅、鉛、汞、鐵、錳、鉀、鎂、煤、石油、石綿等首要戰略鑛物。1942年,採金工作幾乎停頓,當時僅在基隆河採取放射性鑛物獨居石(monagite)、及鋯石(fircon)。
至1943年(昭和18年)3月,臺灣總督府乃下令解散臺灣產金株式會社,將其技術人員、資材,轉用於稀元素工業株式會社,從事探採獨居石、鋯石。「臺灣產金株式會社」宣告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