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港碼頭貯炭場及裝煤設備〉,隨《基隆市煤礦史》一書出版於1999年(民國88年)6月,內容為日治時期基隆築港的計畫項目中,貯炭場、裝煤設備等與基隆煤礦業相關的設施。
日治時期,基隆築港為日本南進計畫與臺灣發展之一環,將基隆港興築計畫分為5期。第1期於1899年(明治32年)開始,浚堞廢田、港內積土、填築海地,建造必要設備,1906年(明治39年)完工。第2期工程接續前期工程,擴充港內錨地,修建1至4號碼頭,增置相關設備,並進行修築防波堤及護岸等工程,於1912年(明治45年/大正元年)完成。
當時煤礦業者受到炭界好景刺激,建議總督府改善基隆港之裝煤設施,以利外銷,因此有了「基隆牛稠港石炭專用岸壁與官設貯炭場」計畫,為基隆築港工程第2期追加的一部分。
完工後的貯煤場,其總面積為24,000坪,可貯炭面積約20,000坪,約有100,000噸的貯炭能力;岸壁可繫留船舶數規定為同時2,000噸級4隻,然3,000噸級5隻也可繫留。貯煤場的設置,提升了煤礦的處理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