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基隆漁業組合

  「基隆漁業組合」,創立於1907年(明治40年),為基隆第一個漁業團體。台灣北部海岸中,屬於基隆廳轄的基隆、金包里、鼻頭、三貂4個區域,同年各自成立漁業組合,並一起接受日本當局補助辦理漁具改良計畫。1909年(明治42年),此4個漁業組合合併,同時改稱為「基隆水產組合」。

 

  1922年(大正11年)以後,各地漁民依據產業組合法規、組設販賣、購買、信用組合。原來的漁業組合,多以鄉鎮為單位,屬民間團體,不收會費,參加與否也聽任自由。

 

  1924年(大正13年),台灣總督府頒定「漁業法」、「台灣漁業組合規則」及「水產會法」以後,漁業組合變成有法律根據的法團,目的雖謀求團體組合員的共同利益,但實際上著眼於管制魚價、魚貨的分配、運銷,成立以莊為組織區域的漁業組合。

 

  1931年(昭和6年),又成立一「基隆漁業組合」,地區以基隆市義重町、日新町、入船町為範圍,組合員共67人。

 

  漁業組合,原爲任意組合(無出資組合),缺乏資金,未能切實發展經濟效能;執政當局乃修改漁業法,於1935年(昭和10年),將原有的和平島漁業組合、基隆延繩釣漁業組合、八斗子漁業等組合,合併爲「漁業協同組合」,組合員並須出資充實資金,由是組合制度遂趨完善。

 

  1944年(昭和19年),因戰事上的需要,將「基隆漁業協同組合」及「台北州水產會基隆分會」合併為「基隆市漁業會」,於是漁業經濟、漁業指導2部門,逐漸統一。

基本資訊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艾達夫、徐木達,1957年5月。《基隆市志──第六種:水產篇》,頁:34。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1.艾達夫、徐木達,1957年5月。《基隆市志──第六種:水產篇》,頁:34-35。基隆市:基隆文獻委員會。丘國宣於2019年7月22日引述編撰 2. 劉松樹,1986年6月。《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頁:212。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丘國宣於2019年7月22日引述編撰 3. 陳世一,2001年12月。《基隆漁業史》,頁:156-158。基隆市:基隆市政府。丘國宣於2019年7月22日引述編撰
  • 創辦人
    不詳
  • 創辦日期
    1907-01-01
  • 創辦地-地址
    基隆市
  • 創辦地-緯度
    25.1276033
  • 創辦地-經度
    121.7391833
  • 時間分期
    日治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