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市漁業環境〉,刊載於1986年(民國75年)6月編印的《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第2頁至第5頁,由劉松樹編纂。
〈基隆市漁業環境〉一文,開頭先提及全臺整體的海洋環境,有四面環海、寒、暖流交會的位置地利,因此水產分布豐富,得天獨厚。漁撈區域,北至東海、北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西南達廣東沿海而至東京灣;南至巴士海峽、蘇祿海、西里伯斯海等。
〈基隆市漁業環境〉一文,接下來從基隆沿岸、近海漁業,交代到遠洋漁業。基隆市,處臺灣北端,北面濱海,具備天然港灣、漁港建設等優異條件。沿岸水深十餘公尺至百公尺以內的海域,夏、秋2季盛產鯖魚、鰺魚、鰮魚、小管等,漁場為和平島、八斗子、望海巷、外木山、大武崙等附近海面。
自富貴角經彭佳嶼而至三貂角以東一帶的海域,產鯛魚、鰹魚、旗魚、鯊魚、白帶魚等;而彭佳嶼附近,為世界有名的珊瑚場。
基隆市的遠洋漁業,乃基隆漁業的收益大宗。北部漁場以東海為主,為底質優良的大陸棚漁場,除石首魚及蝦類外,上有鯛魚、鯧魚、鰻魚、鱘魚、鮸魚等;由東南海入臺灣海峽,也是底質優良的大陸棚漁場,盛產鯛魚與白口魚等;而廣東沿海及東京灣,為基隆市雙拖漁船的主要活動區域。
〈基隆市漁業環境〉的文末,說明各種魚類的漁期,會因為地域而有所不同。而基隆市的沿岸漁業都在夏、秋2季,近海漁業以小型拖網而言,全年均可作業;遠洋漁業則以每年9月、至翌年5月為盛期;鏢旗魚則以每年11月至翌年2月為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