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1986年前基隆市漁業環境〉

  〈基隆市漁業環境〉,刊載於1986年(民國75年)6月編印的《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第2頁至第5頁,由劉松樹編纂。

 

  〈基隆市漁業環境〉一文,開頭先提及全臺整體的海洋環境,有四面環海、寒、暖流交會的位置地利,因此水產分布豐富,得天獨厚。漁撈區域,北至東海、北太平洋;西臨臺灣海峽,西南達廣東沿海而至東京灣;南至巴士海峽、蘇祿海、西里伯斯海等。

 

  〈基隆市漁業環境〉一文,接下來從基隆沿岸、近海漁業,交代到遠洋漁業。基隆市,處臺灣北端,北面濱海,具備天然港灣、漁港建設等優異條件。沿岸水深十餘公尺至百公尺以內的海域,夏、秋2季盛產鯖魚、鰺魚、鰮魚、小管等,漁場為和平島、八斗子、望海巷、外木山、大武崙等附近海面。

 

  自富貴角經彭佳嶼而至三貂角以東一帶的海域,產鯛魚、鰹魚、旗魚、鯊魚、白帶魚等;而彭佳嶼附近,為世界有名的珊瑚場。

 

  基隆市的遠洋漁業,乃基隆漁業的收益大宗。北部漁場以東海為主,為底質優良的大陸棚漁場,除石首魚及蝦類外,上有鯛魚、鯧魚、鰻魚、鱘魚、鮸魚等;由東南海入臺灣海峽,也是底質優良的大陸棚漁場,盛產鯛魚與白口魚等;而廣東沿海及東京灣,為基隆市雙拖漁船的主要活動區域。

 

  〈基隆市漁業環境〉的文末,說明各種魚類的漁期,會因為地域而有所不同。而基隆市的沿岸漁業都在夏、秋2季,近海漁業以小型拖網而言,全年均可作業;遠洋漁業則以每年9月、至翌年5月為盛期;鏢旗魚則以每年11月至翌年2月為主。

基本資訊

  • 資料來源
    【圖片來源】 劉松樹,1986年6月。《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頁:5。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基隆文化局提供   //   【參考書目】 劉松樹,1986年6月。《基隆市志──卷九:漁業篇》,頁:1-5。基隆市:基隆市政府民政局。丘國宣於2019年8月5日引述編撰
  • 撰寫者
    丘國宣(亞洲數位典藏)
  • 創作者
    劉松樹(編纂)
  • 時間資訊
    出版日期
    1986/6
  • 資料使用語言
    繁體中文
  • 媒體類型
    文件
  • 時間分期
    戰後時期
  • 地圖

本網站使用Cookies收集資料用於量化統計與分析,以進行服務品質之改善。請點選"接受",若未做任何選擇,或將本視窗關閉,本站預設選擇拒絕。進一步Cookies資料之處理,請參閱本站之隱私權宣告